常州大成纺织公司的历史文献弥足珍贵,为好好保护利用这些资料,前几年已结集出版,甚好。可在最近几年中,由于研究地方文史的缘故,本人常常光顾古玩市场 “淘宝”,不经意间,又经常发现刘国钧先生与常州大成公司的早期文献资料。在这些资料中,不乏刘国钧先生的书信、照片、签名,大成公司的企业账单、文函登记、生产日报、收股凭证、土地权状等,甚至公司董事会议记录。
最让我心动的是3年前所见16册上世纪40年代的大成公司来文发文登记。此簿在我看来,有三点令人瞩目:一是来文发文登记的内容之多,可以反映这一时期大成公司经营与发展情况;二是从大成公司经营与发展中折射出当时常州民族工业发展情况;三是来文发文登记均以蝇头小楷书就,本身就是绝好的书法作品。
依我之见,上述资料在图书馆、档案馆极有收藏价值。当时问讯价格,告之最低须3000元人民币购得。我将此信息告诉市档案馆,无果。又与工贸公司杨黎明总经理联系,当时他们正在“运河五号”筹建工商资料档案馆,他认为很好,后因种种原故,并无下文。
过了月余,我见没有音讯,心想:就当作“书法作品”由自己掏钱买下留存。当我取钱前去购买时,已在日前被人买走。我立即与这位出售人联系,并表示愿出3600元从买家手中购得,得到的回答是:那位先生专集民国时期常州的文献资料,只进不出,即使出高价也不出手。
又一次,同样在那位“朋友”处见到一份具有刘国钧、刘靖基、刘丕基、刘汉堃等人毛笔签名的董事会记录簿。记录簿共约百页,但仅有一次民国三十年(1941年)的公司董事会记录。董事会记录的内容大致有三项:一是确定刘国均、刘靖基等3人为董事会常务董事;二是聘请刘丕基(刘靖基弟弟)为公司总经理;三是聘请刘汉堃为公司协理。此次记录共为5页,后为空白。就这董事会记录,出价可不菲,开价5000元,后来,我并未问津。
今年10月,我在“市场”又看到了19本民国时期常州城区的地籍权状书,内有12张大成二厂位于名山镇的地籍权状书,我将此信息告诉刘国钧研究中心的王亮伟、章红等。隔日,他们就前去查看询问,期间又问到那本公司董事会记录簿。时隔一年,此件开价竟要8000元,一页纸等于1600元,真是“洛阳纸贵”或云“一字百金”,因此,这等“买卖”也就难以成交。
好在前几年自己一厢“痴情”,花上万余元收了一堆大成公司“废纸”,有些内容却传递某种信息,如数张民国十九年(1930年)大成公司的账单,其中一张是常州“丰源泰”出具的大成纱厂3000元入册单,一张是大成纱厂在上海生源机器行购物收单,另一张是大成纱厂在天张纸厂的收条台照。
民国十九年是大成纱厂初创年。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广益二厂即广益机器染织厂在白家桥成功创建,激励了刘国钧的创业热情。民国十九年(1930年),集资50万元,再度发展实业,并接盘盟兄蒋盘发开设在德安桥北堍的大纶久记纱厂,组建大成纺织染公司。大纶纱厂改名大成纱厂,设纱锭10000枚,布机250台,当年盈利10万元。
这几张原始单据说明了初创时期刘国钧的经营情况。
抗战爆发前,大成公司已发展到一定规模,公司经营达到最好时期,因此,企业向外发行股票,公司内部设立宝厂。我手中持有一本民国廿五年三月(1936年)由大成宝厂支票簿及两张由刘靖基毛笔签发的“大成纺织染公司股票存单”, 大成宝厂支票簿是由大成公司向上海正明银行领用;而股票一张是股董潘慧记存国币一百七十元;一张是股董靖记等廿七户存国币一万零七百十五元。大成宝厂及股票发行说明企业正在扩张,公司信誉日益增强。国老自己也曾这样说:“1930年以50万元起家,那时只有10000纱锭和250台布机,经过逐年的扩充和发展,预计在1937年底,大成公司就可拥有50000纱锭,2000台布机和日产5000匹印染布的设备,在这7年时间里,把企业扩展到5倍以上。”此时的刘国钧,还有一个宏伟计划:他与无锡荣氏家属商定:无锡纺织业向西边洛社方向发展,常州纺织业则向东边横林方向发展,两地纺织业连成一片,建成东亚最大的纺织基地。
可就在来年(1937年)冬,日寇侵占常州,大成纱厂遭到日寇轰炸,破坏严重,国老创建东亚最大纺织基地的梦想也彻底破灭。
总之,这几年我见到民国时期大成公司文献资料数量不少,不知是何处流出,落入商贩手中,成为玩物。但从自己从商贩手中购得部分资料分析,这些大成公司原始文献没有及时,可能是在企业改制与搬迁中流失,实属可惜。
作者简介:薛焕炳,男,1951年3月生,原常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、主席,现任《中吴》期刊主编。
·暂无相关评论